胸部肿瘤科设计笑脸墙传播正能量
海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对组件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,巴西和印度市场2021年呈现复苏态势,维持海外需求100GW以及全球需求155GW左右的判断。
现今硅料短缺固然是一方面,但硅片龙头携货自重,最近几个月以来,调价频率从一个月一次增至每半个月一次,上游施压中游,而中游又向下游施压,一旦有一天压力传导玩不下去了,恐怕又会迎来一场雪崩式的价格断崖。特别是在当下光伏技术迭代期,每家企业都有着不同的思路,都想着扶持各自的供应链或是技术标准,局部的过剩导致了全行业的整体过剩。
去年以来,光伏行业百亿元级别的扩产项目频频登场,双碳目标的提出也进一步撩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。江维向记者指出,价格高了需求肯定降低,但是目前还不好判断全年的装机规模,原因主要是在双碳目标下,央企国企的收益率目标开始让步,收益率底线可以放低,目前来看可以到6%甚至更低。2007年,国内硅料企业多大数十家,如今,国内一线的硅料企业不过通威、保利协鑫等五家,国内硅料产量也基本占到全球的80%以上。据该人士透露,有的小厂为了尽可能地拿到硅料进行生产测试,已经把硅料现货价格抬高到23万元/吨的水平。据悉,去年国内招标的组件价格最低到了1.2-1.3元/W,由于组件招标和交付有时间差,现在产业链价格上涨导致组件成本增加,之前签的单子发不出去,发出去就是亏。
上述头部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公司当前面临的窘境。今年4月底,隆基股份(100.630, -5.38, -5.07%)董事长钟宝申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,硅片开工受制于硅料,由于没有硅料库存,公司已经停了2000多台单晶炉设备。同时,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政策,关注多晶硅等光伏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问题,及时引导。
逆变器环节国产替代推进,龙头企业份额持续提升,且有望在上游元器件紧缺的情况下保障盈利能力与盈利体量,同时中长期受益于储能需求放量。截至6月14日,多晶硅最新价格达到12.93万元/吨,最近15天上涨11.82%,20天上涨21.25%,30天上涨26.80%,60天上涨46.97%。而平价上网将会带来行业需求的爆发,同时不再依赖国家补贴,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,这将会带来行业深远的影响,过去那个周期性极强的行业将会更多显现出成长性。无论何种情景,2021年全年150-160GW的需求兑现仍是大概率事件。
我们倡导产业链各环节,回归理性,把握投资节奏,合理布局产能,以利于产业和企业的稳定发展。参会代表普遍认为,光伏行业作为一个整体,上下游企业应加强沟通与协作,多换位思考,共同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。
首创证券对2020年8月硅料价格上涨进行复盘显示,硅料价格在一月之内从78元/kg上涨至94元/kg,价格涨幅达20%,硅料环节单瓦毛利率由27.56%增长到39.89%,毛利率增加了12.33%。从供给端看,单晶硅片企业产能仍在加速扩张,预计到2021年底,国内单晶硅片产能将超过350GW,后续还将进一步扩张。根据Wind资讯数据,晶硅光伏组件周平均价格从2011年7月初的1.24美元/瓦下降至2021年5月底的0.21美元/瓦,降幅高达83%。2019年以来,单晶PERC电池供需趋于宽松,盈利水平下行;展望未来,电池片产能扩张延续较快的步伐。
2022年看,存量项目递延+高电价刺激新建项目高涨,国内需求或超市场预期,全球装机预计在210-220GW,同比增长约35%,同时产业链利润预计同比2021年有所改善,量利双升。相比光伏行业主产业链的硅料、硅片、电池片等环节,中银证券认为,逆变器行业偏向轻资产,原材料成本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超过90%。预计电池片环节的供需将持续保持宽松。然而,电池片环节由于供需格局相对不佳,对价格压力的传导相对被动,涨幅远低于硅料及硅片。
光伏胶膜产能扩张总额则超过11亿平米,对应组件供给超过110GW,产品价格亦有望逐渐脱离高位。同时,需求方面下半年下游光伏抢装潮的到来,加剧了上游硅料供不应求的局面,导致8月份硅料价格急速上升,进而传导到下游制造业环节,光伏出现全产业链价格波动。
平安证券同时认为,主流组件企业新品基本采用182或210硅片,预计大尺寸硅片加快渗透,带动设备、热场等方面的需求升级。此次提出的15GW以上户用规模,应当是在综合考虑年内装机进度、供应链价格、逆变器等环节的配套供应情况所作出的审慎目标。
对于电池片环节,平安证券认为,供需宽松的局面将延续,N型技术值得重点关注。市场担忧短期产业链开工率问题,但据中泰证券了解,光伏中上游开工率基本是饱和,下游短期是运营商和组件企业存在价格博弈,导致短期小幅压缩开工率,类似于2020年三季度,是一个极短期的行为,4月组件出口同增38.1%、国内装机同增53.5%打消了短期需求担忧,而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召开、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出台(2021年新能源发电消纳权重、风光管理办法、风光电价政策已全部出台),都预示上下游价格博弈近期或将结束。由于2020年底的光伏玻璃价格上涨已经将组件厂家利润压缩至冰点,因此,组件厂商只能通过减产来与上游电池端环节进行博弈,压缩电池环节利润空间,受硅片端价格上涨的影响,电池端涨价意愿较强,但从博弈的结果来看,下游组件端并不买账。首创证券表示,在组件端已无降价空间的背景下,电池端利润降幅较大。然而,光伏组件成本持续下降这一进程被硅料价格的急剧上涨打断了。在平价上网、碳中和的大背景下,预计到2050年,光伏将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电力来源,即占比约39%。
总的来看,电池环节成为了该轮价格上涨周期中最受伤环节。在原材料持续上涨的压力下,硅片龙头企业在19天内三次调涨硅片价格,并明确表示,硅料价格每上涨3元/kg,硅片价格上调0.05元/片,其他硅片厂家也纷纷上调硅片价格。
综合考虑需求和供给端的发展趋势,估计未来单晶硅片的供需将逐步趋于宽松,硅片环节盈利水平承压。6月11日,国家发改委出台《通知》,明确了各类型项目的上网电价、补贴等内容,取消了此前设定的普遍低于各地燃煤标杆电价的新能源指导电价,并明确了2021年新核准项目可直接实施平价上网;同时,在官方答记者问中提到确保2021年户用装机达到15GW以上。
将国内整个光伏制造+电站看成整体,电价好于预期,同时光伏成本2022年看相较2021年仍有较大降幅,整个产业链毛利有较大回升,一方面刺激电站装机热情;另一方面有利于制造端各环节利润修复,对国内光伏构成长期利好。随着2021年底到2022年新的硅料产能大规模投产,预计到2022年底国内硅料产能有望达到90万吨,硅料供需形势有望从供需偏紧逐步转向宽松,同时伴随着硅料价格的下行。
随着产业技术进步、效率提升,近年来新建光伏发电、风电项目成本不断下降,当前已经具备平价上网条件,行业对平价上网也形成高度共识。作为光伏电站建设的直接上游,光伏组件企业进行销售渠道的全球化、当地化布局是贴近终端市场、保持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感性的必然选择,从长期来看也是提升客户黏性、稳定海外市场销售规模与业绩、充分保有未来深入拓展能源相关业务的可能性,进而获取并稳固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。彭博新能源财经(BNEF)表示,在全球大约三分之二的地区,风电和光电已经成为最低价的新建电源。硅料在近几年的产能供应不足,导致即便行业景气度提升,组件需求高增,但是硅料不足也无法支撑组件的需求增长。
对于组件环节,平安证券认为集中度加快提升是大势所趋。行业未来平安证券表示,当前形势下,硅料环节约束了终端需求,同时也约束了其他主要环节的盈利水平。
进入2021年后,在硅片环节产能逐步释放、进口硅料主动提价、且硅料供应增量不及需求增量的预期等因素支撑下,硅料价格开始了新一轮上涨。此外,如晶科能源、晶澳科技、天合光能、阿特斯等过往或现在仍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的老牌光伏组件企业,在过往年份中虽受限于海外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相对不通畅等因素(市盈率、市净率等估值指标相对于A股可比公司折价明显,甚至市净率常年小于1),但在全球组件出货份额上持续位居前列,近年来仅有隆基股份成为稳定留在全球第一梯队的新进入者,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在具备To C属性的海外光伏终端市场中组件品牌的长期价值。
这可视作投资项目的基本收益,风光项目还可自愿通过参与市场化交易形成上网电价,交易用户为绿电属性付费,体现绿电价值。从竞争格局看,参考2020年财务数据,头部企业与硅片新势力的盈利水平差距逐步收窄。
这一定程度上放缓了从平价到竞价的过渡,有利于保护企业项目收益,提高市场的活跃性和积极性。东吴证券认为,短期硅料价格见顶的态势已经比较明显,后续产业链价格和需求释放节奏可能主要有三种路径:一是硅料、硅片价格缓跌,且在年底硅料新产能开始释放之前跌幅较小(10%-15%),产业链三季度仍然偏僵持状态但需求陆续释放并在四季度加速;二是硅料、硅片短期内快速下跌至150-170元/Kg区间并企稳,组件在1.7-1.8元/W的下游可接受价格区间、组件厂可接受的合理利润空间下,放量生产、交货、安装;三是由于三季度国内外需求刚性相对较弱,在硅料、硅片价格形成下跌趋势后,因下游买涨不买跌的情绪导致短期价格超跌,后续随需求释放再次反弹。组件环节由于技术门槛低,设备投资成本低,行业集中度不高,因此行业竞争激烈,产品利润微薄,处于价值链底端。其中,硅片环节由于行业集中度高,龙头企业皆通过长单提前锁定了硅料供应,悉数传导价格压力。
经过硅片的多轮涨价以后,电池片价格依然难以向下传导,电池环节利润被大幅压缩,毛利率从2021年年初的19.53%压缩到了3月的5.83%。组件的头部企业往往具有更完善的垂直一体化产能,因而在生产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,且产品如期交付的保障性更好;另外,头部企业具有一定的品牌和渠道优势,有利于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。
而电池和组件环节作为光伏微笑曲线的最低点,将会受到上游涨价和下游压价的双重压力,成为受原材料涨价影响最严重的环节。2021年以来,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,行业普遍对2021年新增装机预期较高,硅料成为光伏行业最热话题,同时下游电池组件厂家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竞相扩产,导致产业链结构性失衡,引发了产业链对硅料供应的担忧,需求因素和囤货因素的叠加导致硅料价格不断上涨,引起下游产业链连锁反应,产业链全线涨价。
其中,电池的毛利率从7月底的23.58%下降到9月初的18.55%,下跌幅度5.03%。自觉抵制电池组件环节低价倾销等恶意竞争的不当行为,让硅料价格尽快回到正常区间,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「小礼物走一走?雪碧可乐来一罐!」
还没有人赞赏,支持一下吧
哇~真是太棒了